廣東為中國第一經濟強省,走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前列,連續十幾年經濟領先中國其他省份。但也是中國大陸發展失衡的一個省份。廣東省以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在許多經濟指標上都列各省第一位。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儲蓄存款、專利申請量、稅收、進出口總額、旅游總收入、移動電話擁有量、互聯網用戶、貨物運輸周轉總量等。其中進出口總額年均占全國約1/4,從1985年至2008年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年財政總收入占全國約1/7;累計吸引外商投資占全國約1/4;GDP從1989年至2010年連續21年居全國第一。
2008年,全省大部分城市空氣質量保持國家二級標準;東江、西江、北江、韓江、漠陽江、潭江等大江大河干流和珠江三角洲主要干流水道水質保持較好水平,以Ⅱ、Ⅲ類水質為主。大部分城市飲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質良好。城市聲環境質量和全省輻射環境質量保持穩定。21個地級以上市有19個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居住區標準),其中汕尾、河源、梅州和陽江4市達到一級標準,廣州和韶關2市超過二級標準。全省城市降水酸度較強,pH均值為4.71,酸雨頻率達54.5%,酸雨污染仍較嚴重。城市降水pH年均值范圍3.80(韶關市)~6.88(云浮市),城市降水年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有15個 廣東農村新貌,有19個城市出現了酸雨,廣州、韶關、深圳、珠海、佛山、茂名、清遠和東莞共8個城市處于重酸雨區。
(溫馨提示:預計今天白天到明天我省仍有暴雨,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目前廣州、深圳、東莞、中山、珠海的暴雨橙色預警信號正在生效中,其他地區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請關注天氣變化。。。。)
記者在廣州市內三個地點采樣檢測PH值為6氣象部門的專業檢測結果今日有望揭曉
昨日,遍布全省的一場春雨,讓幾天前風傳的“750年一遇的酸雨可致皮膚癌”
的傳言,再度流傳于網絡和手機。昨日下的雨到底是不是酸雨?對于這一問題,記者向環保、氣象部門多方求證,但結論早要到今日上午才能揭曉。為了搞清楚昨日的雨是不是酸雨,本報記者做了一次檢測雨水酸堿性的實驗,結果是:昨日的雨水PH值為6.0,呈弱酸性,但未達到酸雨等級。
采樣方式
為了盡量多地采集雨水樣本,記者選用了3個容量為4升的敞口塑料桶。為了保證雨水樣本不被周圍的建筑物、樹木上殘留的污物污染,采樣用的塑料桶盡量遠離上述物體。此外,為防止泥沙濺起,采樣用的塑料桶都被放在距離地面1米左右的固定支架上。
第一步:靜置沉淀后分裝
下午4時許,廣州市區的降雨停止,各塑料桶里的積水深度達到了2厘米左右,雖然采取了避免污染的措施,但在桶底部仍然可以看到微量的泥沙沉積。靜置了10分鐘,記者將桶內的雨水根據采集地點的不同,分別裝進標有采集地點的燒杯中。
第二步:廣泛試紙檢測
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燒杯內的雨水,再小心翼翼地滴在PH值廣泛試紙上,約半秒鐘后,輕輕甩掉試紙表面殘留的雨水。原本土黃色的試紙,顏色稍微變深了一些。可以被試紙吸收的雨水,還在試紙表面慢慢擴張,逐漸浸濕沒有沾到雨水的部分。與試紙附帶的標準色板比較,可以判斷出雨水的PH值應該為6。
依次檢測另外兩個燒杯內的雨水,試紙顯示的顏色跟第一只燒杯內的顏色相近,因此結論也是PH值為6。
第三步:精密試紙檢測
為了得到更加準確的PH值,記者又選用可以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的精密試紙對雨水進行再次檢測。
精密試紙的顏色與廣泛試紙不同,是淡黃色的。雨水滴在試紙上,試紙的顏色變得稍深了一些。再次與標準色板比較,試紙所顯示的顏色仍然對應PH值6.0。
另外兩只燒杯依次試驗,結論一致為6.0。
◎結果分析
樣品雨水呈現弱酸性
有一定化學常識的人都知道,PH值是顯示溶液酸性或堿性程度的數值。指數一般在0-14之間,當它為7時溶液呈中性;小于7時呈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強;大于7時呈堿性,值越大,堿性越強。
記者對雨水的檢測結果PH值為6,也就是說,雨水呈現出弱酸性。
◎專家解讀
具有酸性的雨不一定就是酸雨
是不是呈酸性的雨水就是酸雨呢?廣州國家氣候觀象臺測報科科長刁軍介紹,并非酸性的雨就是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雨。對于記者的實驗結論,刁軍表示結論可能是正確的,但精確程度可能存在瑕疵。
刁軍介紹,對于雨水是否是酸雨的檢測,有著嚴格的檢測要求。根據國家觀象臺標準的檢測流程,所選取的雨水樣本必須是一個完整的24小時周期內的降水。也就是說,要檢測昨日的降水,應選取昨日早8時至今日早8時的全部降水。
此外,在檢測之前,要將雨水樣本移入室內,并等待雨水溫度達到室溫后,才能進行檢測。